股票和债券投资:未过时的50:50原则
摘要:”这是巴菲特在《聪明的投资者》一书中的引言中写下的,迄今仍发人深省。 中国证券业协会此前公布的基金投资者调查显示,超过9成的投资者投资2年以上,但只有48%的投资者是盈利的。 另外一方面,我见过的小资金投资者中,鲜有长期配置债券基金的人。...
“要终生投资成功,不需要超高的智商、罕见的商业眼光或内线消息,需要的是做决定的健全心态架构、避免情绪侵蚀这种架构的能力。”这是巴菲特在《聪明的投资者》一书中的引言中写下的,迄今仍发人深省。
泛泛而谈地说股市的格言很容易,但实现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是困难的。所以有时候笨拙的方法坚持下去也会有不错的收获。
上一周我的一个同事说,她在上一轮3000点的时候开始买基金,随后陆续都有买入,到了上周检点了一下自己的投资,发现还是亏损。
按道理来说,在上一个3000点投资的基金、股票,按照净值或者复权股价来说,都应该已经回到了本金之上,有的甚至有了不少的增长。
但我那位同事的例子说明,真正的投资过程并不是印在报纸上的那些净值数据。
中国证券业协会此前公布的基金投资者调查显示,超过9成的投资者投资2年以上,但只有48%的投资者是盈利的。
另外一方面,我见过的小资金投资者中,鲜有长期配置债券基金的人。如果从过去4年看,债券基金普遍获得了超过10%的年化回报水平。
在3000点到6000点的过程中,不少个人投资者成为“股市英雄”或者“基金英雄”,但能“善始善终”的投资者几乎很少,这些投资者如果不是将资金转移到了房地产市场上,剩下的都回归本金之下了。
本杰明·格雷厄姆曾向他的读者推荐50:50原则,即股票和债券之间尽可能维持相等的比例,行情变化使股票比例上升时,就减少相应的债券比例,反之亦然,但均不偏离太远。他说,“最重要的是,这样会规范投资者在市场上涨到越来越危险的水平时,不至于在股票上愈陷愈深。”
这一点也正是多数投资者在过去未能克服的一点。对于年轻的投资者来说,采取本杰明·格雷厄姆推荐的类似方法在现在仍不失为一种好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