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正是荔枝上市季节,但每年因为吃荔枝导致住院的事情,并不少见!比如最近——
一天1斤荔枝,医院!
据广东公共DV现场6月7日报道,广东黄女士(化名)在市场买了一斤荔枝,回家当天就把荔枝给“解决”了。很快,她就出现了头晕、恶心、乏力的症状。
到医院后经过检查,黄女士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,而罪魁祸首就是那一斤荔枝。
印度就发生过因不慎食用荔枝,名儿童死亡事件!
荔枝属于高升糖指数水果。以上媒体报道中,都是因为吃了大量荔枝,医院。
此外,像儿童、老人及瘦小低体重人群,荔枝食用不恰当,更容易出现“荔枝病”。
“荔枝病”是什么?
其实荔枝病就是大量食用荔枝后导致的低血糖。“荔枝病”也被称为荔枝急性中毒,是指大量、空腹食用鲜荔枝后,产生的突发性低血糖。
通常会出现头晕心慌、脸色苍白、易饥饿、出冷汗等症状表现。严重的还会现抽搐、呼吸不规则、脉搏细弱,甚至突然昏迷。
简单来说,“荔枝病”就是一种低血糖症。大量、空腹食用鲜荔枝,是“荔枝病”的直接诱因。主要表现也是低血糖的临床症状:出汗、头晕、面色苍白等,甚至会出现神经系统的改变,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。
荔枝病这么恐怖,孩子还能吃荔枝吗?当然可以!
吃荔枝有什么注意事项?
①不建议空腹吃。荔枝中含有HypoglycinA和MCPG两种降糖物质,空腹状态下,体内血糖本就不高。本身有低血糖的人,更加不建议食用。
②不建议大量吃。也没有网上所传最好吃5颗以内,看你买的荔枝个头大小。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,2岁以前孩子对于水果的建议是“不断尝试多种蔬菜水果”;2~4岁水果建议量~g;4~7岁水果建议量g;7~11岁建议~g。个头不一样,家长们就自己计算该吃多少吧!加上荔枝在某些地区价格并不便宜,也一部分人可以实现“荔枝自由”,“大量”可能就谈不上了。
③不吃未成熟的荔枝。未成熟的荔枝中HypoglycinA和MCPG含量更高,所以在挑选荔枝的时候,选择已经熟透的。
④吃掉果膜,在剥荔枝壳的时候,果肉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膜,有点涩涩的口感,一般我们都是将它剥掉的。但是如果要防止上火的话,建议将薄膜也一起吃掉。
水果在饮食中属于辅食,不能喧宾夺主。
到了荔枝上市的季节,儿童可以适量食用,不宜太过。而成人食用多少为宜,具体还以个人体质为准。
辟谣时间:这些谣言,荔枝不背锅
谣言一:荔枝有毒
好好的水果怎么会是毒素呢?造成新闻中脑炎的罪魁祸首还是HypoglycinA和MCPG他俩。出现持续的血糖降低后,导致代谢紊乱、脑功能障碍,随后癫痫发作以及脑炎,甚至死亡。
谣言二:荔枝吃多了,容易口腔溃疡
目前口腔溃疡的原因不明,比较主张的观点是外伤以及B族维生素的缺乏。至于说吃了荔枝就溃疡的,可能是因为荔枝壳比较硬,咬得时候不小心划伤了口腔黏膜,从而导致口腔溃疡。
谣言三:吃荔枝容易流鼻血
这种现象并不是所有人都有,仅存在于部分人群,同样的人群还有吃桂圆或者杏流鼻血。目前来讲,流鼻血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系,并没有证据表明流鼻血与荔枝有关系。迄今并未见过荔枝上市就引起鼻出血增多的报道。
如果一吃荔枝就流鼻血,不吃就没事,但是又不影响吃别的水果,那就换种水果吃。毕竟水果千千万万,不必单单“宠幸”荔枝。
部分内容来源:健康时报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